(精华版)王阿娜|政府财税激励、创新要素配置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
政府财税激励、创新要素配置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王阿娜(1982—),女,厦门工学院副教授。摘要
选取2012—2020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政府财税激励与创新要素配置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探究其中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税激励和创新要素配置均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创新要素配置对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政府财税激励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随着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政府财税激励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作用会增强。因此,要强化政府财税激励政策支撑,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打造跨区域连接合作机制,从而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财税激励;创新要素配置;空间溢出效应
引用格式
王阿娜.政府财税激励、创新要素配置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3,25(6):19-32.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 自2022年5月18日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一、问题提出
如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其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可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属于长期过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支持。而政府财税激励能够引导市场创新要素合理化流动、提升各要素嵌入实体经济的能力,可以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那么,政府财税激励能否在引导市场创新要素合理化的同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要素配置在其中发挥何种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鉴于此,研究政策财税激励、创新要素配置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制定政府财税激励政策、加快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二、创新之处
现有研究未整体探讨政府财税激励、创新要素配置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且未考虑政府财税激励的溢出效应。而政府财税激励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可用于扶持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一是将政府财税激励、创新要素配置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同一框架,系统探究不同创新要素配置水平下,政府财税激励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政府财税激励的研究范围,有利于为如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二是实证检验政府财税激励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从而为合理高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三、研究发现
本文使用2012—2020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政府财税激励与创新要素配置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考察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政府财税激励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创新要素配置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创新要素配置不仅有利于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邻近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促进作用。第三,随着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提高,政府财税激励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会增强。本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强化政府财税激励政策支撑。一方面,各级政府与财税部门应积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了解并结合当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出台常态化实体经济财税激励政策,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应在政策供给方面集中发力,通过发挥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财税激励政策叠加优势,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水平。一是转换动力,以数字化驱动要素升级。地方政府应支持当地市场主体建立要素升级转换机制,推动数据要素培育和传统创新要素升级,不断提高创新要素投入水平。同时,市场主体应积极发挥数据要素特有的可复制性与非排他性优势,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数据要素加速向实体经济渗透,增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提升质量,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实体企业应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区域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协同创新平台,驱动实体经济上下游企业互联互通,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此情形下,政府应发挥政策规划的引导性作用,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并依托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提升。三是提高效率,释放要素流通活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应支持市场主体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积极发挥中国人口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地方政府可协同当地市场主体,通过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均衡,形成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的创新资源配置结构,从而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打造跨区域连接合作机制。一方面,强化政府跨区域协作联动。一是搭建跨区域协作总体框架。地方政府部门应推行“政策联动互用、信息联动互通、执法联动互帮、管理联动互赢”的工作机制,发挥政府财税激励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二是夯实跨区域协作基础工程。地方政府部门应围绕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完善跨区域交流互动机制,加强边界区域工程建设,发挥政府财税激励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向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另一方面,构建跨区域创新合作平台。实体企业可联合上下游企业,搭建跨区域创新合作平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第19—32页。)
※ 阅读提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电子期刊已上线,新增目录链接功能,敬请扫码体验!
+
往期回顾